English Version

海松资本被投企业晶合集成电路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

2023-05-05


海松资本被投企业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5日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海松资本创始人、CEO陈立光受邀参加在上交所举行的上市敲锣仪式。

01

晶合集成正式登陆科创板

2023年5月5日,伴随着清脆的锣声响起,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晶合集成,股票代码:688249)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纯晶圆代工企业。上市当天收盘价19.87元,市值398.6亿元。

据晶合集成的《上市公告书》显示,2020年—2022 年间,营业收入由15.12增长至100.5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157.79%。净利润则分别为-12.58亿元、17.29亿元和31.56亿元。产能也扩张明显:2020年26.62万片/年,2021年57.09万片/年,2022年达到126.21万片/年。

晶合集成是是全球领先的面板驱动芯片晶圆厂。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晶合集成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收入第三大、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第三大的纯晶圆代工企业(不含外资控股企业)。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晶合集成就已经挤进全球前10大晶圆代工企业,其营业收入排名全球第九。

02

晶合集成敲锣仪式

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毅,安徽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刘泉,合肥市委常委袁飞,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宏卓,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总经理蔡辉嘉,在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等领导嘉宾的见证下,共同敲响晶合集成科创板上市的铜锣,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海松资本创始人、CEO陈立光受邀参加上市仪式。

仪式现场

左三:晶合集成董事长 蔡国智 右一:晶合集成总经理 蔡辉嘉

左二:海松资本 陈立光

从一名“芯片新秀”,到深深扎根本土,再到跃进全球视野,晶合集成在政府、股东及优质客户的相伴下,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一路稳扎稳打,不断超越自我,讲述集成电路行业的“晶合故事”。成功登陆科创板,标志着晶合集成踏上了发展新征程。

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致辞

回顾晶合集成的发展历程,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在致辞时表示,晶合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从2015年成立,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取得营收突破百亿元,出货量突破百万片等成绩,成为一家受客户信赖、受投资人青睐、受员工喜爱的企业。今天敲响科创板上市的锣声,对每一位晶合人而言都值得铭记。

从营收连续四年实现倍增到首次迈上百亿门槛;从成为本土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到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十,从产能稳步扩张到制程不断推进……无论是参与全球化竞争,还是助力产业发展,晶合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携手合作伙伴走出一条致力于提升国内集成电路自给自足能力的造“芯”之路。

中金公司管委会成员、投行部负责人王曙光致辞

作为“芯屏汽合”大产业排头兵,晶合一直追随着城市发展脚步,与产业同频共振,循序渐进将一纸宏图变成美好现实。在仪式上,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王曙光表示,非常荣幸能够见证晶合集成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这一荣耀时刻。坚信晶合集成将借助此次科创板成功上市,不断攻克先进技术、加速实现战略蓝图,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合肥市委常委袁飞致辞

“晶合集成深耕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目前已成为境内第三大、全球前十的晶圆代工企业。此次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企业发展的认可和信心。”对于晶合成功登陆科创板,合肥市委常委袁飞表示祝贺,并对未来发展提出期许,希望晶合集成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与技术探索,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为我国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作出更大贡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华正茂。如今,晶合集成成功发行A股并上市,预示着将打开通往更高更远之路的大门,向着新的发展高点迈进。

仪式现场

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机遇,带着各方的嘱托和期待,晶合集成收好行囊再次出发。围绕新型显示产业发挥所长,聚焦“大号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持续延展,晶合集成充分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的责任担当,推动“芯 端”升级联动。

03

晶合集成上市背后及未来展望

2015年在合肥新站高新区成立的晶合集成,是安徽首家投资过百亿的12英寸晶圆代工企业。八年来,晶合集成始终致力于研发并应用行业先进的工艺,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服务,为国内提升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制造能力贡献力量,并实现在液晶面板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一的目标,成为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并跻身“全球前十”。

晶合集成为什么成功,上市后有什么新的发展目标,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还会做出怎样的贡献……5月4日下午,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在上海接受了包括大皖新闻在内的媒体专访。

谈成功原因:“机遇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晶合集成成立以来,营收连续多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企业营收突破百亿元,连续四年实现倍增,已成为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并跻身全球晶圆代工企业前十行列。

“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说,首先归功于政府和股东的支持,“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以及国家相关部门,一直都很支持晶合,股东也全力配合,帮助晶合实现跨越发展。”

第二是“优质客户的陪伴”。蔡国智说,从成立至今,晶合与客户共同经历了产业寒冬、芯片断供等难关,“在最艰难的岁月,客户不弃,晶合不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企业也实现了从艰难爬坡到快速扩产的跨越。”

在蔡国智看来,第三个原因是晶合拥有一个行业经验丰富,坚强且高效,有共同的理念和奋斗目标的团队。

“晶合立足于本土雄厚的液晶面板市场,坚定发展方向。加上政府和股东的支持、客户和供应商的陪伴、晶合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等待的就是市场机遇的到来。”2021年到2022年恰逢市场助推,晶合牢牢把握住机遇,得以快速发展壮大。

蔡国智说,晶合集成“引进吸收+自主研发”的模式,以及合肥国资引领战新产业聚合前行的模式,都是可持续、可复制的,“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助更多半导体企业,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发展。”

谈上市:资本市场助力 全力推进先进工艺研发

5月5日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意味着晶合集成成为安徽首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纯晶圆代工厂企业。

蔡国智表示,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晶合集成将全力推进先进工艺研发项目投入。“逻辑工艺越往下,研发难度会成倍增加,但晶合集成会坚定向前,谨慎向下,以更加优质的专业技术和服务回报客户,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回馈社会。”

据了解,晶合集成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搭建了 150nm、110nm、90nm、55nm 等制程的研发平台,涵盖了 DDIC、CIS、MCU、PMIC、E-Tag、Mini LED 以及其他逻辑芯片等领域,实现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等应用领域的全面覆盖。

同时,蔡国智也表示,晶合集成登陆资本市场后,也希望通过努力,让688249(晶合集成股票代码)的股价越来越高,推进员工共同富裕。“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我们会采取员工持股、期权激励、专项福利补贴等方式,不断激励员工,保持队伍稳定发展。”

谈新赛道:加入“车芯联动” 为新能源汽车“造芯”

多年来,晶合集成所代工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手机、消费电子等领域,获得了众多境内外知名半导体设计公司的认可。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目标,蔡国智表示,晶合集成前期专注于驱动IC领域,牢牢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扩充产能,2022年取得营收破百亿、出货量破百万片等成绩。接下来,晶合集成将进行延展,在同样工艺节点找到可应用终端。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大号终端”,融合多种功能、满足多种需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晶合紧跟产业发展,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主要聚焦和扩展的方向。当然,切入这个赛道需要战略定力,在未来五年,晶合集成将持续专注于此,为产业发展赋能。”

据了解,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也是合肥乃至安徽“芯屏汽合”战新产业布局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安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中,汽车芯片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安徽省及合肥市已开展“车芯联动”专项行动,希望打通“需求-设计-制造”端的本地化协同发展链条。“晶合积极响应,与多家本地车企建立合作,围绕车规显示驱动、车规图像传感器、车规微控制器、车规电源管理芯片等,开展技术平台开发,依据合作伙伴所需,积极扩充产能。”

谈本土产业:积极“牵手”本土企业 助力国产化

事实上,晶合集成2015年成立时的初衷,就是为了配套合肥战新产业的发展。当时,合肥作为传统家电制造强市,面临“缺芯少屏”的问题,为此,合肥市引进了京东方,开启了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解决“少屏”的问题。同时,在新站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成立了晶合集成。

“一开始,我们就选择显示驱动芯片作为切入点,加入合肥‘芯屏汽合’战略,填补‘造芯’环节。”蔡国智说,合肥聚集了京东方、维信诺等新型显示龙头企业,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晶合集成作为产业链的一环,立足合肥战新产业布局,推动显示驱动芯片自主可控。”据介绍,中国显示驱动芯片产能在全球市占率从1%提升至25%中,晶合集成贡献了超八成产能,为本土显示产业自主可控作出了贡献。

而为了促进上游设备材料的国产化,晶合集成还专门成立了专案小组,并在2017年就引进了第一台国产设备“北方华创的物理气相沉积系统”,经过线上验证,其各方面性能达到国际产品水准,得到客户的极大认可。“一直到现在,晶合仍然积极推进与本土设备、材料企业合作。”

目前,在设备领域,晶合集成与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屹唐半导体、上海超硅、拓荆科技等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材料领域,中环领先、广钢气体已是晶合集成前五大原材料供应商。“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同时,也进一步助力国产化。”蔡国智说,晶合集成对所有本土企业敞开怀抱,对他们充满信心。“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做好‘炼金厂’的角色。”
 


​​​​​​​来源:晶合集成、大皖新闻

上一篇:全面注册制下的投资与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