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谷肉连续完成两轮千万元级融资,推出高端植物肉品牌「植无极」| 海松被投企业

2021-11-09


以下报道源自:36氪

海松被投企业——谷肉于近日连续完成天使轮与A轮融资。天使轮由英诺天使基金独家投资近千万元;A轮融资由某知名投资机构领投、海松资本及天使轮老股东英诺天使基金跟投,金额达6000万元。

谷肉成立于2019年,定位于研制块状植物肉,旗下高端植物肉品牌「植无极」在今年11月份正式上线“大块植物牛肉”,能够适应火锅、烧烤、煎炒和炖煮等多种加工方式

好吃、健康和大块是植无极“大块植物牛肉”的三大关键词:植物牛肉逼真还原牛肉的肌肉纹理、风味与口感;成份为纯植物,配方包含大豆、豌豆、植物油和调味料等,零胆固醇且营养均衡;一整块的植物牛肉,可分切成片、块、条、丁等多种形态。

「植无极」大块植物牛肉,图据受访者

大块植物肉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首先,从大豆和豌豆中提取植物蛋白并转化为蛋白纤维,然后通过牛肉风味模拟、筋膜组织模拟和脂肪组织模拟,结合纤维编织技术,就能生产出植物牛肉块。

在研发团队方面,创立之初,谷肉就与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达成战略技术合作,联合成立谷肉产品研发中心,另外自建超1000平方米的实验室也即将投入使用。同时,团队还招募了来自江南大学、瓦赫宁根大学、哈佛大学和京都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多位科学家,来自食品科学、生物技术、AI算法、3D打印、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

除此之外,谷肉还拥有一座2000平方米的自建工厂,搭建了一条成熟的“块状植物肉”生产线。植无极目前主要针对B端渠道销售,以餐饮和食品公司为主。

「植无极」植物牛肉烤串,图据受访者


目前,国内植物肉赛道玩家,除了BeyondMeat之外,联合利华、雀巢等食品巨头也推出了自有的植物肉品牌,此外还有一些传统食品企业以及植物肉创业公司也陆续进场。

谈及竞争优势,王一表示,目前市场上植物肉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选择生产植物肉糜类产品,例如汉堡包的肉饼和饺子馅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肉糜类产品技术门槛相对低,赛道玩家都想在中国复制BeyondMeat在美国成功,但却忽略了中美环境的差异。而植无极将重心放在产品的研发上,通过三项技术(已经申请一篇国际专利和三篇国内专利)从植物肉的逼真度、口感和形态等方面打磨产品:

1)纤维编织技术,可以逼真模拟肌肉的组织纹理,还原大块肉的口感;2)异味分子去除技术,将豆腥味去除的非常干净。同时通过复配植物成分完美模拟出令人愉悦的肉香;3)生物粘合技术,使得制造出的块状植物肉,稳定性非常强,可以多种加工场景。

「植无极」植物牛肉芝士卷饼,图据受访者

未来,谷肉还将在“块状植物肉”的技术上,推出植物五花肉、植物三文鱼和整切植物牛排等产品,并通过研制更天然的酶制剂、香精和调味料等食品配料进一步提升植物肉的产品力。王一认为,植物肉的优势在于其是一个再造的食物体系,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改变外观、风味、组织结构和营养成分。谷肉还将搭建营养研究团队,从减肥人群、海鲜过敏人群和老年人等细分群体切入,定制化设计营养配方和产品形态。

「植无极」植物番茄牛肉饭,图据受访者


谈及行业看法,王一表示,植物肉的出现是有社会意义的。传统肉的生产在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而植物肉的生产过程则对环境更加友好。另外,传统畜牧业的养殖方式,每获得1KG牛肉,会产生26.61KG的二氧化碳,而大豆和豌豆等作物,每1KG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到1KG,植物肉的出现能降低碳排放量。

同时,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植物肉市场的规模将接近840亿元,全球市场预计在2025年可以达到近1900亿元规模。目前国内的植物肉市场还在培育阶段,国内的很多餐饮巨头和食品巨头也陆续推出了植物肉产品,消费者逐渐对植物肉不再陌生,因为产品体验不够好,大家对植物肉的好感度还不高。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好产品的出现将会推动这个市场的成熟,植物肉在中国很快将迎来爆发期。

 


来源: 海松资本

上一篇:挚盟医药完成3.5亿元B轮融资 | 海松被投企业